凌晨4点,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
大多数居民还正做着美梦,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刚刚开始进行工作的“交接”:送完夜宵的他们准备回家睡觉,另一群人则已早早起床,穿戴好工作服,准备送出今天的第一单。
在中国,外卖用户的规模已达3.6亿,日均订单量超过了千万。当你饿了,你只需打开手机下单,外卖小哥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美食送到你身边。整个过程无需做饭、洗碗、收拾厨房,你动动手指,就会有人替你服务好一切。
同时,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悄然不经意间,外卖似乎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并影响着城市格局的发展。
1、美好的时代
中国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来自西方的马斯洛直接将吃这个需求放在了需求层次理论的最底层。
毫不夸张的说,吃是来自动物最根本的生存需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才需要日出而作。在吃欲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房地产行业,或是其它我们能想象到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有一个行业除外,那便是餐饮业。
2011-2017年,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约为4万亿元,年增长高达10.7%,预计2018年餐饮行业的全年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4.4万亿元。
可以说,餐饮业是个永不衰败的行业。
2、现有特征——忙,懒!于是外卖行业越发蒸蒸日上。
根据艾瑞数据报告:25-35岁的职场人士已经构成了外卖主力军,整体占比超过了60%,大部分人经常会加班加点,来不及吃饭了怎么办?就动动手指点个外卖吧。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似乎特别善于利用工具帮我们节省时间,或换种说法,就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了。当然,如果你懒得买菜烧饭洗碗,外卖平台自然会帮你解决。
中国式外卖,其实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外卖平台的价值,在于通过不断降低双方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差得到的,概况成四个字:撮合交易。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平台效应已逐步凸显,美团外卖、饿了么经过多轮大战的厮杀,已成功突围,构成双寡头的局面。从数据看,2018年上半年饿了么占据了39%的市场份额,美团外卖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000万,2018年上半年占据了整个外卖市场的59%,两个巨头加起来合计占据市场98%的市场份额。
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原因是:如何用时最短地把餐送达,谁能做的最好,谁就能胜出。
以美团为例,通过对不同配送场景的智能调度,让订单与骑手可以智能匹配,运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等大数据的不断优化,确保运力系统始终处于最优状态,这就是美团的o2o实时4436x12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智能调度系统,也被称为“外卖超级大脑”。
外卖行业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通过卓越的技术为客户创造最爽的体验,运算过程有多复杂,我不care,我就只关心在我动完手指后能不能在半个小时之内把餐给我准时送达。
同时,一旦大平台通过资金和人才优势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体验感较好,对于商家和客户的吸引力就会变得巨大。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诱发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平台购买,从而形成正循环。
强者愈强独占天下,弱者就只能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
3、除了外卖客户,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的是商家和外卖小哥
说到底,平台只是空壳和骨架,需要血肉的填充,这样才会显得有生机。
先来说说外卖商家,根据trustdate的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末,中国整体的外卖活跃商家达312万,商家月新增量持续多月保持在7万以上的水平,商家为什么愿意融入外卖平台呢?
答案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就是可以极大拓展市场边界,带来想象不到的人流。
在这一次的罗辑思维跨年年会上,罗胖举了个例子,说是有个夜市烧烤摊的摊主叫汪国玉,开了一家餐厅叫南城香,专在夜市卖烧烤。
在2014年的时候,很普通,只有几家店,做做小本生意,但2015年美团崛起的时候,外卖大战开打,南城香把握住了这个趋势,狠抓产品、配送、运营,直到今年,南城香每天光外卖流水就有2.5万单,一年的流水近6个亿。
站在外卖平台崛起的这个超级大风口上,无数的餐饮店都正在飞起来。
另外一股不得不说的流动力量,就是来去匆匆的外卖小哥,在他们的穿梭下,“客户——平台——商家” 这条商业链才能完成正常的运转。
根据蜂鸟的报告:蜂鸟目前的配送注册骑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其中77%的骑手来自农村;平均年龄为29岁;9%的骑手为女性;蜂鸟骑手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之间(包括兼职),远远超过了全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收入3800元;超过10%的蜂鸟骑手收入在8000元以上;通过“外卖超级大脑”的帮助和自己的勤奋,有些外卖人员的收入甚至能突破2万元/月。
当然,超出我们想象的是,在骑手中有近20%的人拥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其中95后的占比也已超过了20%。
我认识一个来自河南的骑手,30岁左右,给我送过好几次餐,一来二回就熟了,家里有个娃5岁了,就他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干。
我问他累吗?他说:“有钱赚就不会感觉到累,每个月扣除掉基本的生活费后都会寄回老家,来上海4年多了,在老家已经盖了洋房,家里人也吃穿不愁,如果在老家的话只能进工厂打工,一个月只能赚3000左右。”
在大城市,他也不会什么,通过送外卖,基本上1个月可以赚1-1.5万,干的多就赚的多。很公平,就是有个不好,他想了想说:”很多时候觉得得不到尊重。”
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严,不管赚的多还是赚的少,社会分工不同,仅此而已。
4、外卖将多种业态的商业与社区进行了泛连接
除了餐饮,外卖的配送服务还囊括了商超、医药、鲜花等类目,24小时随叫随到,因此在骑手配送可触达的3公里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经济圈。
比如阿里健康携手外卖平台开通了“7 x 24小时,最快24分钟送达”送药服务,医药类订单总体增幅超500%,骑手夜间送药量猛增;某外卖平台为星巴克打造的专属配送团队,让全国近30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者都可在30分钟内享受到高品质的送达服务。
在以前,不管是什么业态的商业和社区经济,最终都需要一个实体店来进行承载,而实体店所能触碰到的范围,是有限的。同时,对于客户而言,由于现实距离的存在,并不能与实体店进行实时的有效链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店铺开不下去的原因。
但外卖的出现,给商业和社区经济带来的极大赋能,一下子就把实体店面对的客户群体扩大了几个数量级别。同时可以进行实时在线链接,只要客户下单,就会有人取单并进行配送,相当于激活了整个实体的商业形态和社区经济,成倍式的拓展了实体店的对外影响力。
从城市商业形态的变迁看,2009年上海非中央商务区甲级写字楼仅有40万方的存量。到了2017年,非中央商务区甲级写字楼的体量已达500万方,越来越多的高档写字楼远离了市中心,对于穿梭在写字楼的办公人员来说,前期困扰的就餐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只要附近5公里范围内有区域性或社区型餐饮即可满足需求。
因为有外卖行业的存在,就餐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企业考虑到各种综合成本的因素,将办公地点往外迁移,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在悄然间,外卖行业也正在重塑着我们城市商业空间的布局。
5、除商业价值外,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外卖配送服务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比如外卖配送行业门槛不高,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餐饮企业只追求利润而轻视食品安全,诸多因素导致送餐超时、卫生安全状况差、餐品不完整等问题时有发生。
随着滴滴和盒马这种超级物种的强势介入,将会给外卖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与波澜,外卖市场下阶段的发展,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外与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式外卖,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影响城市格局的改变。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