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埃森哲出具的一份报告《物流末端网络:快速个性,智能多元》(报告原文请查阅次日的推送),对于末端网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行业变化、目前困局及未来方向有了很好的阐述,我也有幸现场聆听作者的解读,受益匪浅。
说末端,就离不开说网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点也从单纯收派货物暂存经营场所发生了多样化演变。以下是基于我的认识,对末端网点变化的一些思考。
传统的网点主要分为两大类:
1)操作型网点:负责一定区域的收派、细分、建包、暂存、集中运输等工作,以及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的场所,主要偏运作层面,侧重设备、流程、标准的投入,保障包裹在末端正常流传。
电商件为主的公司,以此类网点为主,件量主要来自线上。
2)经营型网点:为客户提供寄件、取件、咨询、谈判的服务场所,同时也兼顾部分的运作功能,为网点加密、收派员操作、客户体验、品牌形象起到一定作用。
此类网点偏经营层面,侧重于装修和地址位置的投入,商务件为主,件量主要来自于线下。
新零售、大数据、前置仓、仓配一体、客户画像等的冲击,让固有的物流节点(客户——收件网点——首分拣——末分拣——派件网点——客户)被全部打散,新的网点模式也随着变化而不断「进化」。
以下是我总结的,目前较为代表性的三种变化:
1)网点与分拨中心界线趋于模糊,大型网点增加分拣功能,分拨中心也直发配送区域。
11月22日,优速推出「云网点」,多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解读。据优速官方介绍,该网点场地办公面积接近200平米,场地规划、功能布局、门店形象等全部严格按照公司vi标准打造。
值得注意的是,该网点承担部分区域分拣中心(小集散)的功能,此变化是对现有模式进行的较大突破。除了中转、成本及操作灵活性的优势外,内部的路由管控、加盟商之间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考验极大。在此也期待此模式的成功运营和推广。
2)店仓配融合,传统的商店增加仓配功能,仓配场地也将多余能力对商店赋能。
物流、网络支付、互联网将线上线下打通,大数据推动仓库满足率更加准确,推动着零售商与物流提供者相互融合,数以十万计的各类线下商业门店与物流网点也会进行整合。
2017年,京东、沃尔玛推出「三通战略(用户、库存、门店互通)」,线下便利店、夫妻店不断承接物流的收派功能,以电商件为主的快递公司网点前置在大型商家处,标志着「店仓配」的不断融合。
各省快递网点数量:全国快递网点数量8万
线下商业门店数量:全国数以十万家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3)单一的网点层次向多层次转变,以大带小、资源共享、快速响应。
■ 集散型网点:有普通网点的收派集散功能,同时承担一定区域的分拣、联合集包功能,辐射少数普通网点,能有效保障大客户的服务,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 普通网点:一定区域内收派集散功能,为传统网点。
■ 社区网点:存在于学校、写字楼、社区等件量高密度区域,面积较小,以收派为主,无需集包,可由分拣直发或网点接驳,离客户最近,反应快速,核心为保障客户体验。
网点作为物流企业收入来源的端口及末端运营业务的支撑点,在之前及现在的物流环节中都十分重要,也期待未来的末端网点更加多样化。
附:末端网点主要类型
来源:运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