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缩减的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除了b端受到关注外,面向c端的市场也有热钱涌入。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融资将主要用于上游供应链开发、全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零售技术的战略投入。电商行业发展十多年来,渗透率不到10%的只有生鲜电商,而高损耗特性决定了它们必须强化冷链物流的供应链。
不过,这一行业发展仍然面临投资成本巨大,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九曳供应链创始人兼ceo张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轮融资额超出b轮的2亿元,九曳的c+轮融资亦将于月底完成。在他看来,生鲜冷链行业目前不缺冷库,也不缺资本,缺的是运营思维、运营能力,以及冷链供应链条的延伸、拓展和整合。
千亿市场蓝海
张冰是不折不扣的“阿里系”出身。 他曾任三星电器华北区rdc北京分公司经理、阿里天猫物流部宅配经理,曾主导菜鸟网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九曳供应链的创业团队中,大多数来自京东、亚马逊、当当等大型电商公司,it人员数量占到整个团队的30%。
无论是人才还是运营方式,物流行业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框架。尤其是在冷链物流领域,技术壁垒至关重要。为生鲜电商配套的仓储服务,由于不同温度、多sku的管理逻辑复杂,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例如,水果整车入仓后的设计包装箱摆放、保鲜号盘、品控检查,鲜花的剪枝、补水、包装等。
因此,冷链物流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泰国驻上海领事馆农业领事张素娥表示,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与国的界限已经没那么明显,但跨国运输仍然依赖一些因素。尤其是农产品和一些日常消费品,受到物流的影响更明显。“冷链物流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可能更深入地参与到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中。”
随着冷链产业,以及生鲜电商的兴起,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也被迅速推动,以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到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5129亿元,而这一增长将集中发生在生鲜农产品领域。
之所以投资九曳,正大集团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据悉,双方未来将在冷链物流、生鲜食品电商、餐饮供应链、it系统等多个领域形成战略协同。截至目前,九曳供应链国内已经开通26个生鲜集散中心,海外开通15仓,日订单处理峰值可达20万单/天。
“预计明年九曳供应链的营收将达到20亿,不过目前仍处于投入期,尚未做到收支平衡。”张冰透露,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九曳在it技术和生鲜云仓方面的投入,建设智慧生鲜仓储体系,优化生鲜供应链的各环节。
在互联网 和电商红利的双重推动下,智能化已经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方向。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规模达30467亿元,生鲜电商占有率仅为3%,但是在2017、2018、2019年,整个生鲜细分领域由2299亿元增长到3506亿元。在基础实施方面,2016年,全国冷链冷库库容只有900万吨,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4775万吨。
为了应对生鲜电商的迅速增长,各大平台同时也在发力智慧物流。“九曳目前正在建设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是智慧供应链实现的一种方式。我们将大数据与供应链产品线进行结合,以54个指标反映订单的管理情况,提升运营的效率。”九曳供应链cto侯高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九曳的it团队已自主研发信息系统“九曳供应链云平台”,实现供应链参与方实时互联,协同作业,其信息化、移动化和可视化的技术与管理。
无独有偶,菜鸟网络日前也宣布,今年的双十一将正式升级为首个“iot”双十一。即全国各类物流场站内的百万个摄像头,在接入菜鸟构建的“物流天眼”之后,将从简单的监控回溯设施,升级为智能感知设备。
菜鸟仓运配技术负责人李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物流业即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新阶段。谁抓住了iot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谁就能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新技术浪潮中不被淘汰。“iot系统能降低成本,也是为了缓解物流公司在运营成本与市场定价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存在国家标准缺失、冷链不冷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2016年商务部成立了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目的是制定标准、互联互通,实现冷链全程全链不断链。通过智能化管理,有望使行业变得透明化、标准化。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表示,冷链物流行业仍然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和投入。很多国外的企业,仅技术研发部门就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冷链物流和做生鲜很大的区别,技术要求非常高。中国在保温方面的技术,与全球还是有差距的。未来,相信在这个行业当中,是技术会带来很多的变革。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物流行业的服务是面向全球的,如何让传统的物流人才更好匹配,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
总之,冷链物流产业的机会,无论是菜鸟还是顺丰等巨头都已经在布局。但是,未来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0月9日,在“2018中国国际冷链流通产业峰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表示,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未来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仍然需要完善冷链物流的市场机制,还要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同时,要完善冷链物流互联互通的技术条件,最终实现互联互通。
来源: